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努力推动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仲凤笔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9-08-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县区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锤炼一支有担当的干部队伍,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得名于1415年开埠的清江浦,2016年10月由淮安的清河、清浦两个主城区合并而成。两年多来,我们聚焦影响干部担当的突出问题,将干部队伍建设贯穿于区划调整全过程,持续调动干部创新有为、担当争先的积极性,全区呈现出区划调整稳妥推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的良好态势,用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基层答卷。

一、从营造大环境入手,推动干部由不愿担当向主动担当转变

良好的干事环境能够带动更多的干部想担当想干事。区划调整后,两支队伍整合成为一支队伍,干事方式、干事氛围不尽相同,一些干部产生观望等待、不愿担当的情绪,推动干部队伍融合、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迫在眉睫。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注重以先进标杆激发担当。针对有的干部思想落后、小进则满,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的现象,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全区深入开展新时代清江浦精神大讨论活动,结合新蓝图、新思路、新战略的宣传,推动全区干部树牢中心城区、现代发展和示范标杆意识,大力选树一批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典型,提振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的激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创新有为、担当争先逐步成为清江浦干部的鲜明特质,“融南汇北、百舸争流”的担当氛围加速形成。

注重以鲜明“风向标”促进担当。针对区划调整后干部对职数限制、地域界限的顾虑,我们坚持凭干事用干部、凭实绩选干部,优先在发展一线、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坚决把那些混日子、守摊子的干部调整出去。先后开展了多批次的干部调整,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一线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多名干部因精神懈怠、不想担当被调整,在全区上下产生了强烈反响,有为必然有位、无为必然失位的导向更加鲜明。

注重以“头雁效应”引领担当。针对原“两区”的四套领导班子成员相互不熟悉,工作理念方式不尽相同,导致配合一度不够顺畅的现象,我们创新开展周六午餐会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20期,大家在加强交流、深化理解中实现有效融合,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同时,坚持集团作战、组团推进,组建由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的清江浦建设协调委员会、六大专项工作组和十大重点工作指挥部,推动形成以上率下、干在一线的良好局面。棚户区改造工作是城市建设第一难。我们组建棚户区改造推进指挥部,由区四套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长,其他成员挂帅各地块分指挥长,让大家放手干事、敢于拍板、敢于决策。短短两年时间,全区历史性地完成了200万平方米的棚改征收任务。

二、从锤炼真本领着眼,推动干部由不能担当向善于担当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实践中发现,有些干部由于本领不够、能力不足,导致不善担当、不会作为,抓落实中“慢、等、拖、推、蒙”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教育培训,让干部担当有胆识。邀请专家学者来区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井冈山等地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学习,不断提升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开展干部轮训,举办“清江浦书记工作讲坛”“清江浦大讲坛”等学习交流活动,累计培训干部8000人次,实现科级干部全覆盖,有效拓宽了干部担当的眼界、思路、胸襟和胆识。

强化岗位交流,让干部担当有活力。面对多年来新进人员较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活力不够等问题,我们探索建立乡镇、街道挂钩合作交流机制,推动70名干部跨板块、部门任职交流,让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积累经验、提高本领;依托科技镇长团、市级部门挂职等渠道,推动77名干部上下交叉任职,引导大家不断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水平。

强化抓手意识,让干部担当有舞台。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矛盾化解等重点工作,形成一系列有形有力的工作抓手,推动各级干部走进一线干事业。为夯实发展支撑,我们接续开展“项目突破年”“项目提升年”活动,让各级干部到招商一线、项目一线展示担当、干事创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应对新老矛盾交织、信访问题多发易发,我们精心组织“矛盾化解年”“和谐提升年”等活动,推动干部到群众中间、到矛盾突出的地方摸清情况、找准症结、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两年多来共化解各类矛盾问题83个,群众满意度高达96.5%。

三、从编织保障网发力,推动干部由不敢担当向自觉担当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面对区划调整的特殊情况,需要我们在严管干部的同时,对敢于担当的干部给予更多理解、信任、爱护,织密织牢制度的保障网,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撸起袖子加油干。

落实“三项机制”强化担当保障。我们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制定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实施细则,先后对不能适应岗位职责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对因探索创新的干部给予容错保护,真正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坚持改革创新凝聚担当动力。集中开展“创新突破年”活动,明确124项创新课题,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社工队伍职业化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一批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置、全市争先进的创新品牌。结合清江浦实际,率先探索将党的“红色基因”嵌入到小区治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两网融合、三化驱动、四方共治的小区综合治理新模式,顺利完成首批120个居民小区综合治理,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狠抓作风建设倒逼担当责任。我们从基础抓起、从小事管起,在全市率先实施电子考勤考绩制度,将区、乡、村三级干部全部纳入考核,每天记录干部勤务、每月录入干部实绩,真正做到考出动力、考出担当。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作风提升年”活动,集中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专项整治行动,先后问责处理700多名干部,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马上办、务实办、高效办、创新办”成为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实践是检验担当的“试金石”。清江浦区成立之后,我们仅用100天就基本完成干部队伍、机构场所、体制机制的整合,仅用半年就完成了建轨、入轨的工作,仅用一年就推动各项事业转入加力、加速推进的新阶段,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等荣誉。通过两年多实践,直面困难的干部多了,保守不前、绕道走的干部少了;埋头苦干的干部多了,喜好空谈、漂浮式的干部少了;久久为功的干部多了,应景作秀、打花拳的干部少了。一种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品格,在清江浦区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文章来源:《党建研究》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