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风采

先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风采 -> 正文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记我校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3-03-30

   时代的华章由奋斗者书写,时序轮替,乡村振兴的步伐永不停歇。2021年,南昌工程学院结对帮扶赣州市上犹县石崇村,并派章蔚中任第一书记,崔明远、王聪任队员组成驻村工作队。他们在这赣南小城描绘出了美丽乡村的画卷,让石崇村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生活日新月异。
章蔚中:“学院党委副书记”变“第一书记”
   “刚去的时候,村民们不清楚我们的工作,还以为我们都是‘骗子’。”章蔚中回忆起2021年7月初到石崇村的情况——没有熟识的人,工作的环境和内容也与在学校时大相径庭。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作为第一书记,让老乡们了解关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帮助老乡们致富奔小康,这是章蔚中心里的头等大事。石崇村位于赣州市南部,耕地少,人均耕地仅有0.5亩、山地仅1亩,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困难。这时几个产业基地承租户又相继退出,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章蔚中是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平日接触最多的是大学生们,工作中也有清晰具体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可是到了石崇村,面对重重困难,章蔚中没有经验可循,每天还要和讲着难懂方言的老乡沟通交流,乡村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慢慢摸索。
   于是,7月一上任,章蔚中就来到老乡家里,了解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他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为了沟通,交流时几乎是连比带划。而就是在一次又一次走访、与村民们反复交流、为村民解决困难办实事的过程中,章蔚中渐渐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慢慢听懂了方言。为了拉近和老乡们的距离,他总是走进老乡家的厨房,打开冰箱看看食物够不够,掀开水缸的盖子,看看有没有装满水。“从老乡们的日常生活入手”,是章蔚中摸索出来的沟通诀窍。
   在多次实地走访之后,章蔚中和同事们了解到石崇村交通便利,村级农贸圩场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并保留至今,便决定带领脱贫户发展农村电商,把农村“土”味销售到城市里去,并且要抓党建促振兴,在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数字经济上下功夫,做好双“一号工程”答卷。
   为此,章蔚中带着同事们和老乡们多次沟通,一次不行,就跑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把党和国家的助农政策告诉他们,帮助老乡找合适的工作,吸引他们加入村里的产业基地。驻村队想尽各种办法,拉项目、谈合作,原有的两个产业基地扩展成五个,同时选拔党员作为电商负责人,用农村电商将各产业基地串联起来,打造石崇村的“经济发展长廊”,形成“春忙苗木销售、夏捕龙虾、秋收稻田、冬季脐橙飘香”的产业良性运作体系,一年四季都能丰收,并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物流推销至全国各地。2022年,石崇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62.96万元。
   章蔚中还积极对接学校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我校水利专业优势,通过搭建沟通桥梁,构建人水和谐生态乡村。先后邀请城乡规划丁芸老师团队、地质专业胡盛明老师,通过项目调研、教学实践等形式,为石崇村开展村庄发展建设规划、地质灾害监测项目。2022年入春以来,赣州市遭遇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险情,晶坑组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村两委同志立刻将周边村民转移至了安全区域。正是有了章蔚中的未雨绸缪,大家的人身安全才有了更加稳固的保障。
    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山火频发。10月17日13时许,驻村工作队队员崔明远、王聪突然接到村书记电话:“田东组附近山坡上由于高压电线短路引发大火。”接到火情报告后,章蔚中与其他工作队员、村干部、村民变身“消防员”,上山投入救火工作。面对火情,他们临危不惧,与石崇群众携手战山火、护家园,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火势得以控制。在一次次的帮助后,驻村工作队得到了老乡们的信任,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2023年,春节假期一结束,章蔚中就赶回工作岗位,奔波六个小时到达稻虾养殖基地,为石崇村“拉项目”。石崇村水质好,交通也便利,可以将优质稻虾种养与休闲垂钓等娱乐活动结合,促进产业发展,给老乡增收。
    “我的心愿就是让石崇村更美,村民可以富起来。”担任第一书记近两年,章蔚中和村民们之间也形成了一种默契:他对各家各户的情况烂熟于心,村民们有事第一时间想到他,走在路上,大家也相互问候……陌生变熟悉,助农的路上也前进了一大步。
崔明远:从“网络信息中心”走出的“村干部”
   “刚来时,要负责十几本台账,村民接种新冠疫苗的信息、关于土地流转的记录……大事小事都要处理。”崔明远回忆起刚刚来到石崇村的情景,从校网络信息中心来到村里,曾经负责技术工作的他,现在不管是村民的日常生活还是给村里招商引资,他都需要参与。事情琐碎,但一桩桩、一件件都和村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全心全意认真做好。
  崔明远对石崇村最初的印象是:景美,人质朴。石崇村有赣南当地的特色风光,民风也淳朴,每次下户,老乡们都招呼驻村队喝茶。但工作开展起来,他又多少不适应:大学老师到驻村干部的转变实在太大,许多工作几乎是要重新学习。学校里的工作环境相对简单,而到了村里,既要负责帮助老乡销售,还要去县里和企业谈投资,偶尔还会遇见不理解他们的村民。
    但再不适应,工作也要继续做。村里的电商直播间需要装修,崔明远自己干起“泥瓦匠”的活儿,就是为了能够节省一笔装修经费。他也学着直播带货,坐在镜头前介绍着石崇村的特产,帮着老乡们卖农产品,而且越做越熟练。他会和章蔚中、王聪一起去村小上课,给孩子讲解数学。最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慢慢变成了日常。
    崔明远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是对驻村队对村民阳小兰的帮助。阳小兰的大女儿高考落榜,小女儿中考成绩也不理想,儿子又有智力残疾。家中缺少经济来源,而孩子读书和生活都需要用钱。了解情况后,崔明远和王聪主动帮助阳小兰的女儿们补习功课,为小儿子申请残疾补助并联系愿意接收的学校。第一书记章蔚中还帮助阳小兰开起了扶贫车间,和她讲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这个家庭在工作队的帮扶下重新站了起来:三个孩子都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家中也有了经济支撑。
    崔明远心里还“藏”着一个梦想:外出办事时,他发现,石崇村附近景色优美,地理位置也不错,紧挨着当地的集市,交通也很方便。加上村里的稻虾养殖,能不能和石崇村旁边的村镇合作,一起开发旅游业呢,这样就又能提高村民的收入了。他已习惯将石崇村的村民利益摆在最前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带动村民致富的机会。
   王聪:是“王老师”也是“客服小王”
  王聪在我校外国语学院担任团委书记,因为经常接触学生工作,同学们私下里都喊他“聪聪”,他总是和大学生们打成一片。2021年,学校结对帮扶石崇村,王聪第一时间报名参与,来到了陌生的石崇村。
   最初,村里的电商服务站没有直播间,驻村队便向学校申请经费,再自己负责装修,搭建起直播间。王聪也成了石崇村淘宝店铺的“客服”。顾客的订单出现问题,他去解决;村里农户的农产品需要帮忙售卖,他去帮忙想办法销售。为了能够让老乡多挣一点,王聪组织起村民帮忙打包要销售的农产品,结束后支付老乡一点劳务费。这两年里,王聪的朋友圈不是发布驻村队直播带货的“预告”,就是推销石崇村的农产品。脐橙、腐竹、鹅蛋……都是他朋友圈中“上架”的商品,一天五条朋友圈,三条是帮助老乡卖带货。每每又有农产品“上新”,他都会去询问亲友和学校的同事有无需要。王聪自嘲自己几乎是从大学老师变成了一个“销售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聪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崇村的水果玉米登上了2022年农民丰收节“赣有好物”榜。
   石崇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周末没有人照顾,经常在村道旁玩耍,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驻村队为石崇村建立起了“童心港湾”,这里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聚集地。王聪也积极争取我校外国语学院大力支持,暑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石崇村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团委还募集资金聘请了一位“童伴妈妈”。她也是石崇村的村民,从外打工回来后,决定留在家乡。“童伴妈妈”的工作既为她提供了收入,也让孩子们有了常态化的亲情陪伴。王聪在工作之余,也到村里的小学为孩子们上课。他会在课件里插入赣南的方言,介绍石崇村的文化,引导孩子们热爱家乡。课堂上的他,又变回了那个可以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王老师”。
   王聪为石崇村的孩子们建造了一个温暖的的港湾,却没时间回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他能给儿子的,只有一条条信息、通过微信过一个简单的“云生日”。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只是默默坚守在石崇村。“驻村快两年,晒黑了不少,但又想到能让老乡富起来,过得好一点,我又觉得身上充满干劲。”2023年,这位“80后”驻村人将在石崇村又度过一年,每每提到石崇村,他都习惯说:“我们石崇……”,他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驻村队来石崇村已经近两年了,村里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村里的产业发展壮大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水泥路修好了,黄土不再飞扬,一辆辆卡车在路上汇成靓丽的风景线,让农产品“走出去”;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家不再“摸黑”;村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里,村民们来用自己的“乡风文明”奖励积分换取生活日用品……南工的校园里,大学生们在参加“助农营销大赛”,期待自己可以为石崇村的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外国语学院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确定在石崇村开展,学生们在“童心港湾”里辅导孩子们功课,在电商直播间里帮老乡们带货;人文与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为村里的淘宝店设计“石头背”的标志……
   三位驻村干部将石崇村装在心里,助农的路越走越远,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的办实事、惠民生。“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肩负组织重托,未敢丝毫懈怠,从三尺讲台到赣南苏区,我们要继续沉心撸袖、进组入户,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断攻克新的难题,用真情实干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章蔚中说。